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MENU
  • 日本腦炎活性疫苗上市了!應注意哪些事項?

日本腦炎活性疫苗上市了!應注意哪些事項?

臺大醫院 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 吳柏澍/李伊真

日本腦炎簡介

日本腦炎屬於病媒蚊傳染病,病媒蚊(家蚊類,如三斑家蚊、環蚊家蚊及白頭家蚊)叮咬感染之宿主(豬、鳥類為主)後,藉由叮咬人體過程,將日本腦炎病毒藉由蚊子唾液傳入人體而造成感染。感染者出現的症狀以腦炎最為常見,致死率約20%至30%,存活病例中,約30%至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

日本腦炎疫苗之演進

台灣自1968年開始針對3歲以下幼童施實全面性日本腦炎疫苗接種政策,使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明顯下降,但自1998年以後,則略有上升的趨勢,且罹病個案也由早期的低年齡群(10歲以下兒童)轉為高年齡群,近三年以40歲以上族群居多,顯示過去曾經接種過疫苗之青、壯年人口,極可能因疫苗保護效力的衰退,成為易受感染之危險族群。

    台灣自1968年起,使用的疫苗是以鼠腦製程之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相對於新型疫苗,鼠腦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較多、製造程序未標準化、且需要接種較多劑次,應以其他新型疫苗取代。為順應疫苗產製技術轉變與使用趨勢,疾病管制署自2017年5月22日起,改採用細胞培養製程之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live attenuated JE chimeric vaccine, IMOJEV®)。

    新型活性嵌合減毒疫苗注射一劑後,抗體於成人體內約14天(兒童約28天)達到血清保護濃度。根據現有證據,健康成人接種單一劑量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追蹤五年後仍有約84%具血清保護力;兒童接種兩劑活性疫苗後,於接種4年後98.2%對同源病毒株仍能維持抗體的血清保護濃度。目前針對日本腦炎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保護力研究持續進行中。

新型日本腦炎疫苗施打之建議

    目前針對未曾接種或接種史不明之成人、居住地或工作場所接近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地區,以及計劃於日本腦炎流行期至流行區域旅行時間達一個月或以上的旅行者,建議自費施打一劑疫苗,日後不需再追加施打。孩童常規接種與銜接接種原則如下圖:日本腦炎

 

 

新型日本腦炎疫苗常見之副作用

    活性疫苗接種後,最常見的注射部位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壓痛及注射部位紅斑。少數於接種後3-7 天可能出現輕微或中度全身無力、肌痛、易怒、食慾不振、發燒、頭痛等症狀,會在數天內恢復。至於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等症狀則極為罕見。

不適合施打新型日本腦炎疫苗之族群

    因新型疫苗含活性病毒,故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族群(含接受化學治療、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不可接種。對疫苗之任何成分曾有嚴重過敏反應,或之前接種本疫苗後曾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亦不宜接種。接受高劑量的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治療14 天或以上之患者,則建議在治療中斷後,應間隔至少1 個月,直到免疫功能恢復後才能接種疫苗。為了避免與活性減毒疫苗造成任何中和反應,在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投與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血液製品(例如血液或血漿)後的6 週內不可接種疫苗,最好在3 個月內也不要進行疫苗接種。在發燒或急性疾病情況下,疫苗應延後接種。懷孕及哺乳婦女不可接種,而育齡婦女則建議接種疫苗後四周內不要懷孕。若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之兒童與成人,應請醫療院所協助申請使用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並依該疫苗接種時程完成。

 

Reference:

1.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index.aspx)

2.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100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國人15歲以上人口日本腦炎中和抗體的長期趨勢--世代研究

3. 台灣兒科醫學會 日本腦炎疫苗使用建議(http://www.pediatr.org.tw/member/bedside_info.asp?i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