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MENU
  • 阿米巴原蟲Ameba (Amoeba)

 

阿米巴原蟲Ameba (Amoeba) 簡介Q&A

臺大醫院 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 蘇墨冬

致病原:單細胞的阿米巴原蟲,屬於原生動物,因其可行變形運動而得名。其中致病種類以痢疾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E. histolytica)為主,而類痢疾阿米巴E. dispar則為腸道共生株。痢疾阿米巴原蟲的生活史分為兩階段交替進行:於宿主腸道代謝與繁殖的營養體(又名活動體trophozoite),以及能夠抵禦惡劣環境、準備轉移到下個宿主的囊體(cyst)。

地理分布:此疾病集中於熱帶/亞熱帶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公衛條件較差(沒有汙水集中處理系統、缺乏密閉式抽水馬桶等)的地區,於全球造成每年4-11萬人死亡,佔全球寄生蟲感染死亡總數的第二位(僅次於瘧疾),因此前往可能疫區旅遊時需格外小心。

傳播途徑:經糞口傳染,受感染宿主腸道中含有此原蟲的營養體及囊體,若食物飲水遭到含有痢疾阿米巴原蟲(囊體)的糞便直接或間接汙染(例如經尿布、蒼蠅、蟑螂蟲媒附著等),則下一個宿主便會經口攝入這些受蟲體汙染的食物飲水而傳染;當囊體進到腸道時,便轉型成營養體開始寄生及營養代謝活動。另外在特殊性行為如口肛性交時,若未做好適當衛生防護而經口攝入蟲體(囊體),也可能因此感染痢疾阿米巴。

臨床症狀:感染後潛伏至發病通常約隔2至4周,但可能短則數日、長則數年不一。此寄生原蟲主要感染腸道並造成相關症狀,輕微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或腹瀉便秘交替,較嚴重者會發燒寒顫、拉血便或黏液便,若感染較嚴重或免疫力低下可能讓病原體從腸道入侵血中、跑到肝臟/腦部等形成肝/腦膿瘍等較為嚴重的腸道外痢疾阿米巴感染,此時症狀則以發燒畏寒、右上腹痛(肝膿瘍)等腸道外症狀為主。

 

Q:我該如何預防阿米巴痢疾感染?

A:此寄生蟲沒有疫苗可施打,預防上首重衛生觀念及措施。

由傳染方式可知,此病好發於:(1)衛生落後地區或單位,如開發中國家、長期集體生活而缺乏適當衛生管理的育幼院/教養院/療養院/收容所/監獄;(2)高風險族群/行為,如口肛性交族群、免疫力低下者、自疫區旅行歸國者(在疫區待越久風險越高)、來自疫區的外籍移工/移民/就職者等。預防方式包括:衛生教育及相關措施,例如飯前便後以肥皂洗手、公用水源妥善消毒及煮沸飲用水、避免生食、食用水果前將果皮剝除、食物保存需防範蠅蟲蟑螂、做好排泄汙物處理以防止飲食水源被汙染,以及避免口對肛門的直接接觸等。

痢疾阿米巴雖然沒有疫苗可預防接種,不過大多數免疫力正常的旅客前往疫區不建議做預防性藥物,遵照上述預防方式、注意飲食水源及手部衛生通常即可有效避免感染。

Q:當懷疑感染痢疾阿米巴時該如何診斷?治療方式為何?:倘若從疫區歸國或從事上述風險行為後出現持續多天嚴重腹瀉(水洩)、血便黏液便、甚或發燒畏寒等症狀時,除了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以免脫水外,務必至具有旅遊醫學或感染科相關門診服務的醫院就醫、交由專業醫療人士診治,另外請將相關旅遊接觸史或高風險行為(例如未做好保護措施的口肛性行為)等資訊提供給醫護人員以免延誤病情。當有上述腸道症狀、懷疑痢疾阿米巴感染時,可留糞便檢體鏡檢是否有蟲體來確認;若臨床上懷疑痢疾阿米巴導致腸道外感染時(例如肝膿瘍),可抽取膿瘍檢體鏡檢是否有蟲體,或是抽血檢驗血清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來評估,若校價>= 1:128時表示十年內曾感染過(不論新舊感染、是否經過治療);若有過去的檢驗值可比較且校價上升>= 4倍時,表示為兩次檢驗期間新發生的感染。治療上務必配合臨床醫師指示使用抗寄生蟲藥物,藥物的選用、途徑及療程等細節則視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而稍有不同,建議與臨床診治的醫師討論。一旦確診痢疾阿米巴感染時不論症狀輕重皆需投藥治療。疑似或確診受感染者不可忽視潛在危險、但也不用過度驚慌,只要遵照臨床醫事人員指示及早配合治療,便能有效痊癒。

 

參考資料及延伸網路閱讀:

  1. 衛福部疾管署網站(專業版) >通報與檢驗>傳染病防治工作手冊>阿米巴性痢疾( 2018-05-16更新)
  2. 美國疾管署旅遊醫學黃皮書(2018)網站--阿米巴性痢疾: https://wwwnc.cdc.gov/travel/yellowbook/2018/infectious-diseases-related-to-travel/amebiasis
  3. UpToDate—intestinal Entamoeba histolytica amebiasis; extraintestinal Entamoeba histolytica amebi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