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MENU
  • 瘧疾面面觀

瘧疾面面觀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沈芝辰

疾病概述

瘧疾為瘧原蟲以瘧蚊為媒介造成感染的第二類法定傳染疾病,也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課題之一,1945年台灣瘧疾盛行,約有五分之一人口感染。而後政府投入瘧疾防治工作,1965 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台灣正式列入瘧疾根除地區,目前每年僅有零星境外移入個案。多數人感染瘧疾後,潛伏期約7∼28 天,發病早期的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典型的臨床症狀發作時,會在6-10小時內依序出現惡寒顫、高燒、出汗三個階段,若無即時治療會導致併發症甚至致死。

 

流行地區

瘧疾疫區集中於熱帶及部份亞熱帶地區,包括: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島國,全球仍有約90個國家有感染風險。臺灣的主要病媒蚊是矮小瘧蚊,出現在臺東、高雄、屏東、花蓮、和臺南等地區山腳下。

 

預防措施

-   旅客可以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了解自己所要前往地區的瘧原蟲種類及抗藥性,醫師會依據個別評估做出相對應的建議。

-   瘧疾的預防皆無法達到100%,因此需要多管齊下,四大原則簡稱ABCD:

1、Aware:要了解此行能面對的瘧疾危險性、潛伏期和主要症狀。

2、Bitten:避免被蚊子叮咬,是預防瘧疾的首要工作。黃昏到清晨這段期間避免外出、使用含DEET之驅蚊劑(可先在底層使用防曬乳)、睡在殺蟲劑(permethrin)處理過的蚊帳中、外出儘量穿著長袖淺色衣物、住在有紗門紗窗且衛生設備良好或有空調的居所。

3、Chemoprophylaxis:在出發前、旅程中及回國後都能正確服用預防性的抗瘧藥。醫師會根據目的地抗藥性、旅程長短、旅客病史等考量挑選藥物。

4、Diagnosis:在進入流行區7天後,或是自流行區返國後3個月內的發燒,都應該立即尋求醫療診斷和治療,並且主動告知旅遊史。

 

 

[常見Q&A]

1. 仿間謠傳Thiamine(vitamin B1)、大蒜、超音波或蜂鳴儀器可抗瘧?

- 否,上述方式皆無醫學根據

2.如果擔心服藥有副作用怎麼辦?

  - 旅行前可諮詢門診醫師提早數週開始服用藥物,瘧疾預防藥物大多耐受良好,輕微副作用不一定需要停藥,若症狀嚴重可與醫師討論是否為藥物引起,同時仍有充足時間換藥。

 

3. 用藥期間不小心忘記吃藥怎麼辦?

  - 使用每週一次的預防藥物(Hydroxychloroquine, Mefloquine): 半衰期較長,忘記服藥≦2天則直接補吃,下一劑時間不變。忘記服藥>2天則先補吃一顆,從當下開始重新計算下一劑時間。

  - 使用每日一次的預防藥物(Doxycycline, Atovaquone/proguanil): 忘記服藥血中濃度可能不足,盡快補吃並從當下開始重新計算下一劑時間。

 

4. 預防藥物過量會有什麼狀況?

  - 產生藥物毒性甚至有致死風險,務必將藥物保存在幼兒無法取得的地方。

 

5. 可以等到確診後再來治療而不要服用預防性藥物嗎?

  - 延誤診斷和治療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因此在疫區旅遊時持續服用預防藥物是必要的,疑似感染或發燒時也要盡快就醫。

 

6. 是否有疫苗可預防瘧疾?

許多抗原已被確定為瘧疾疫苗開發的目標,成功的疫苗也被期待降低全球疾病負擔。

- RTS,S/ASO1 vaccine: GSK藥廠研發,是利用一個抗體蛋白質分子鎖定瘧原蟲表面的一個抗原蛋白質,能動員人體免疫系統殺死瘧原蟲。然而,經過非洲7個國家數年的臨床試驗,有效性0-44%,隨時間遞減,仍不足單獨用來預防瘧疾,需合併其他非藥物及藥物來共同預防。

- R21/MM vaccine: 在於布吉納法索450位兒童進行phase-2 trial顯示可達到77%有效性,且無嚴重副作用,後續研究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