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MENU
  • 黃熱病

黃熱病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黃譯萱/林特暐/周孜容

 

病原黃熱病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單股RNA病毒,屬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geneus Flavivirus)。

傳播途徑蟲媒傳染病

藉由受黃熱病病毒感染的病媒蚊叮咬而傳染,主要為斑蚊屬或趨血蚊屬(Aedes或Haemagogus spp.)。臺灣境內亦有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分佈於嘉義布袋以南各縣市。

地理分布盛行於非洲及中、南美洲

其傳播有季節性變化:

1. 西非鄉村地區在7-10 月份(雨季即將結束而乾季將開始時) 罹病風險增加,但有時在乾季或是城市裡也有例外的小規模疫情。

2. 南美洲的流行季節在1-5 月間(雨季),高峰期為2、3 月。

目前為止,從未有証據顯示曾有黃熱病本土病例出現在亞洲,但埃及斑蚊的存在顯示仍有發生黃熱病的可能性。

臨床症狀15%會出現病程短且嚴重度變化大的急性病毒感染症狀

一般潛伏期為3-6 天,最常可達14天。可傳染期為發燒前1天至發病後3~5 天。典型症狀包括猝發性冷顫、頭痛、全身肌肉痛、噁心、嘔吐;部分患者在數小時至1天後進入中毒期,會有發燒、黃疸、蛋白尿及出血徵候,甚至出現肝臟或腎臟衰竭而導致無尿等情形。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50%。感染復原後即有長期免疫力,目前尚未有二度感染的病例。

 

治療:

黃熱病目前並無特效藥物可治療,接種疫苗及落實防蚊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 疾管署宣布自111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期間,民眾至國內32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接種黃熱病疫苗,免收疫苗藥品費。

 

Q:前往哪些國家的旅客,我要建議施打黃熱病疫苗?

A目前建議前往非洲中、南美洲的旅客都應接受黃熱病疫苗。此外,黃熱病疫區範圍有時會轉變,因此建議到疾病管制署(CDC)網站確認前往的地區是否有出現新的黃熱病疫情。

 

Q:黃熱病疫苗需要在出國前多久施打?需要施打幾劑(成人vs孩童)?有無需要開立接種證明?

A黃熱病疫苗在初次接種的10天後才有足夠保護力,而在接種三到四週以後有將近100%的保護力。因此在出國前至少10應完成疫苗接種。年齡滿9個月以上者,需於皮下注射一次疫苗。接種完成應開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很多國家對從流行區抵達的旅客要求出示有效的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僅認可由國家衛生行政機關指定的機構實施接種及使用經世界衛生組織批准的疫苗。對於不適合接受疫苗的人士應開立不適合注射的證明書(waiver),並且請旅客諮詢旅遊相關國家的大使館。

 

Q:黃熱病疫苗施打後可以維持多久?多少年以後需要再追加施打?

A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自2016年7月11日起,「黃熱病疫苗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有效期限將由原訂10年改為終生有效,先前已核發的證明書則不受原註記有效日期限制,不需換發即可繼續使用。

接種疫苗後90%以上的人可產生長期保護力,故不需例行追加接種。然而,下列高風險族群,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仍建議追加接種黃熱病疫苗:

  1. 前往流行地區前追加1 劑:
    1. 在懷孕期間接種過黃熱病疫苗者。
    2. 接種過黃熱病疫苗後,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者。
  2. 欲前往流行地區前且距上次接種超過10 年,追加1 劑:
    1.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
    2. 因旅行季節、地點、活動或停留時間而有較高感染風險者。
  3. 常規性處理野生型黃熱病病毒的實驗室工作者,每10 年追加1 劑。

 

Q:黃熱病疫苗施打後可能的副作用有哪些?

A

約10~30%接種者會於第5~10天發生類似感冒症狀,如頭痛、肌肉痛及輕微發燒等現象,一般於1 至2日症狀即消失。嚴重的疫苗反應,如腦炎或過敏的發生機率很低,過敏性休克的發生率為每十萬分之1.8。

其他罕見的嚴重疫苗反應:

1. 黃熱病疫苗相關的神經疾病(Yellow fever vaccine-associated neurologic disease) 發生機率為每十萬分之0.8,隨年齡而增加發生機率,所產生的神經性臨床症候群包括:腦炎、Guillain Barre 症候群、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顏面神經麻痹等,大多出現於初次接種者,並發生於接種後3-28 天。

2. 黃熱病疫苗相關臟器疾病(Yellow fever vaccine-associated viscerotropic disease) 發生機率為每十萬分之0.4,發生機率隨年齡而增加,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進而死亡,自2001 年起至今全球約有60多例,一旦發生,致死率約為60%,目前案例都出現於初次接種者,約發生於疫苗接種後4 天(範圍0∼8 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資料,可能的危險因子為年齡≧60 歲,年紀較輕的女性,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患者,及胸腺疾病病史,如胸腺瘤(thymoma)或曾接受胸腺切除術(thymectomy)。

 

Q:當旅客有哪些情況時,不建議施打黃熱病疫苗?不適合施打仍需出國的旅客,我要建議怎麼做?

A

下列情形不建議施打黃熱病疫苗(absolute contraindication):

(1)未滿6個月的嬰兒。

(2)對疫苗成分嚴重過敏者,如對「蛋」之蛋白質嚴重過敏者。

(3)免疫力不全者,如胸腺功能異常、先天免疫缺乏、HIV感染者有病徵或CD4 T細胞<200/mm3 或愛滋病、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及惡性腫瘤患者。

 

下列對象經評估感染黃熱病之風險大於產生嚴重副作用者,必要時(例如無法避免前往流行地區)可考慮接種:

(1)年齡6~8個月的嬰兒。

(2)60歲以上。

(3)無病徵之HIV感染者。

(4)孕婦。

(5)哺乳中婦女。

正處於高燒或急性感染症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對於不適合施打仍需出國的旅客,或醫師評估旅行目的地為黃熱病感染低風險區,但因入境要求接種時,應開立不適合注射的證明書(waiver) 並載明理由。同時應教導個人防護方法以避免蚊蟲叮咬,如利用蚊帳、妥善使用含DEET之防蚊液、以及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等。

 

Q:當懷疑感染黃熱病時該如何診斷治療方式為何?

A黃熱病的診斷需配合旅遊史,可利用血清學快篩、病毒培養分離或組織病理學診斷。然而在急性期因肝損傷伴隨的凝血功能異常,因此不可以在急性期做肝切片的檢查。目前並無有效對抗黃熱病毒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

 

Reference:

  1. 旅遊醫學臨床工作手冊2022 –後疫情時代的旅遊醫學指引,第一篇第三章: 黃熱病,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index.aspx)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http://wwwnc.cdc.gov/travel)
  4. 2020 Yellow Book- Yellow fever section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yellow fever
  6. UpToDate Medical Database: yellow f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