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MENU
  • 出國旅行,也要小心腸病毒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 李易翰醫師/ 吳沛儒 醫師

 

出國旅行,也要小心腸病毒

    每年到了夏天,就要擔心小朋友會不會出現發燒、手足出現紅疹、口腔水泡潰瘍的情況。要是出現了,就得要擔心是不是得到了腸病毒。近年來夏秋之際腸病毒的流行越來越嚴重,除了每年的感染人數節節上升,產生的重症各案也逐年上升。除了台灣之外,包括大陸華南沿海一帶,香港,越南,甚至是泰國,都有明顯流行的趨勢,而小孩子併發重症的個案也在慢慢增加。暑假期間如果要帶小朋友出國,也要注意衛生清潔,避免得了腸病毒而破壞了旅行的興致。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在1997年以前,已知腸病毒包含有: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等。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依據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類,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Human enterovirus A、B、C、D)型,其中腸病毒71型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而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此病毒是在1969年美國加州的一次流行中首次被分離出來,當時引起很多無菌性腦膜炎與腦炎的病例。此後包括澳洲、日本、瑞典、保加利亞、匈牙利、法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地都有流行的報告,可見此型腸病毒的分布是全世界性的。
   *泡疹性咽峽炎:

小孩感染不同型的腸病毒,有時會表現突發性的發燒、嘔吐,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即是所謂的泡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

有時除了發燒及口腔黏膜出現小水泡外,四肢及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也會出現紅疹或者水泡,此即所謂的手足口病,除了手足部及口腔以外,屁股及肛門周圍也會出現紅色疹子,也是腸病毒感染的一個特色。

 

此外,有些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很多都還是未能表達的年紀,一開始手足部位及口腔的水泡還未出現時,父母親容易以為是感冒而忽略了腸病毒的可能。到來才發現小朋友吃東西就哭鬧,或者拒絕吃東西,常常留口水,不停發燒且整個人病厭厭,帶去看醫生才發現是腸病毒,中間過程可以花了兩三天,在學校或者幼稚園中可能已經傳染給其他的小朋友了。因此我們在夏天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小朋友發燒會不會有腸病毒的可能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一般小朋友感染腸病毒病程約七天,最久至十天,過程中最擔心的就是併發重症。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因為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染,最重要的就是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除了在幼稚園或者公眾場所,出國同樣也要特別注意,尤其是要前往東南亞甚至是日本,都有大量病例出現的狀況,也要小心被傳染。腸病毒對酸和酒精都有抗性,含氯的漂白水可以有效消毒物品,此外在高溫超過五十度的環境病毒也會被殺死,平常環境保持乾燥也有助於減少病毒存活的時間。但是最重要的,除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家長也應該要特別注意小朋友是否有出現腸病毒的症狀,尤其是重症的特別症狀,才能及早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