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MENU
  • 旅遊常忽略的事---防曬

 

旅遊常忽略的事---防曬

呂伍峰1鄒孟婷2

          1. 登彩整形外科診所 院長

        2. 馬偕紀念醫院 家庭醫學科 旅遊醫學門診 主治醫師

前言

旅遊是件令人期待的事,但出遊前若沒有充分準備,旅遊期間或許會造成一些傷害。不論是國外或國內旅遊,大家最常忽略的就是防曬,尤其目的地是緯度的高區或東南亞熱帶區域及從事一些水上活動時,這些地方及活動都是屬於紫外線很強的地方,防曬尤其重要,以下就為讀者介紹基本的防曬觀念。

看不見的光紫外線

   太陽放射出不同波段的輻射,其中一些波長的輻射是人類眼睛可以看見的,如彩虹。在可見光波長以外,另有人類眼睛無法看到的紫外線和紅外線。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以及殺菌等作用,但它卻也是皮膚的敵人,不但會造成曬傷、黑斑、老化、皺紋、及鬆弛,甚至還是皮膚癌等各種皮膚病變的元兇。 
   紫外線依波長可分為三種:
    一、長波紫外線/UVA:波長為320~400nm,可穿透至真皮層,破壞膠原纖                 

維和彈力纖維,造成較深層的傷害,是皮膚老化的主因。
    二、中波紫外線/UVB:波長為280~320nm,可穿透至表皮層,造成較表層

的傷害,如曬傷、黑斑,亦可誘發皮膚癌。
    三、短波紫外線/UVC:波長為200~280nm,是最能致癌的紫外線,會被大     

氣層的臭氧吸收,無法到達地表。

由於工業化產生的諸多廢氣,從1970年以來,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值逐漸降低,現今已在南半球,包括智利、紐西蘭、南極地區的部份上空出現破洞,使得到達地表的紫外線與日俱增。相對的,我們接受的照射量也隨之增加,故生活在今日的人們之皮膚老化和罹患皮膚癌的機率也比以往為高。要得到全方位周全保護,應適當使用防曬的物品,包括穿著長袖衣物、戴帽子、拿陽傘、塗抹防曬產品,選擇適當的季節或時段出遊,以減少直接或間接的紫外線滲入肌膚。

防曬係數辨識

   常見的防曬係數標示:SPF、PA、IPD、PPD,目前台灣常見的係數標示方式為SPF、PA。SPF是全球公認對紫外線UVB的防護標準,通常後面會標示數字,最多標示SPF50,超過者以SPF50+標示。PA是日本厚生省對於紫外線UVA的防護標準,可分PA+、PA++、PA+++,+號越多防護力越高。至於IPD與PPD都是歐洲對紫外線UVA的防護標示,主要是指有擦防曬產品與沒擦防曬產品對紫外線UVA的防護力比值。

   防曬品可分為物理性、化學性及混合型。物理性防曬品可反射紫外線,優點是溫和不刺激,缺點則是較油。化學性則可吸收紫外線將其轉換成不傷害皮膚的物質,優點是清爽不油膩,缺點則是可能較刺激甚至引起過敏。現在較新的防曬品皆傾向於物理性及化學性混合型,不僅適合一般膚質,且具有抗UVA、UVB、IR等全效性,如此才可達到減少色素沉著,延緩皮膚老化及減低皮膚癌發生的機率。

曬傷的預防

   一般人認為陰天或在室內,「看不到」太陽,所以不用防曬,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光線散射與折射的作用,不論晴天雨天,室內室外,紫外線是無所不在的,所以防曬的工作隨時要做。表一為說明在不同的紫外線指數分類時,如何選擇防護措,並提醒曬傷時限。對於長時間曝曬太陽下,則應每隔三小時再擦一次,選用高係數的防曬品,也是必要措施。游泳時宜使用防水性的防曬產品,而洗臉後或流汗過多時,應再補強一次。

曬傷的治療

    單純的初級曬傷,治療大約3天即可痊癒,若完全放任不理,則大約需一週的恢復期。當肌膚產生紅腫、乾燥及輕微脫皮等初期曬傷症狀時,首先要做的是及時地對皮膚進行冷敷處理,這樣能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的活動,降低被曬黑的可能性。但是,即使是冰鎮也不可能讓皮膚的受傷馬上恢復。

   正確的皮膚補水方法,最好是使用噴霧方式,可為肌膚輕柔的補充水分。但須注意一定要待肌膚冷卻後,再行噴灑,因為當肌膚溫度過高時,若是立刻使其降溫反而會因熱脹冷縮溫差太劇烈,肌膚容易出現過敏症狀,而產生二次傷害。用完噴霧後要立即用面紙、化妝棉或乾淨的毛巾將水分吸乾,不然會因蒸發過度反而會帶走肌膚上更多的水分。在皮膚得到大量水分的補充之後,可以緊接著以無刺激性的凝膠來鎮靜肌膚。曬傷的肌膚對透氣性的需求更強,千萬不可塗抹含油脂及凡士林類的滋養油或軟膏類的產品,那會使肌膚無法呼吸,導致肌膚局部壞死。

另外,這時不適合再使用一般的清潔用品,清潔肌膚時最好使用弱酸性符合肌膚PH值的清潔品,以免刺激肌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嬰兒香皂或不含皂鹼的嬰兒沐浴乳等來清潔肌膚。在曬傷症狀未減輕的時候,日常保養中不可使用去角質的乳液。另外,不論皮膚是否有脫皮症狀,要讓曬傷後的廢皮自行脫落,不可以使用外力強行清除,以免造成傷害。

一般而言,曬傷屬於一度燙傷,若遵照上述治療方式,原則上三至五天即可自行修護,若超過一週未復原,則建議出遊回來後,可至整形外科ˋ家醫科或皮膚科複診。

結論

 "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是大家耳熟的一句話,旅遊是件快樂的事,除了要平安回家外,也要能健健康康回家,希望藉此短文提醒讀者,不會因為忘了防曬工作,而造成皮膚的傷害,屆時又得花一段時間及金錢,才能恢復美麗健康的肌膚。

 

 

 

 

 

表一 紫外線指數分類、曬傷時限與建議防護措施一覽表

 

紫外線指數

曝曬級數

曬傷時限

防護措施

0~2

微量級

 

 

3~4

低量級

 

 

5~6

中量級

30分鐘內

帽子/洋傘+防曬液+太陽眼鏡+盡量待在陰涼處

7~9

過量級

20分鐘內

帽子/洋傘+防曬液+太陽眼鏡+陰涼處+長袖衣物+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最好不外出

10~15

危險級

15分鐘內

帽子/洋傘+防曬液+太陽眼鏡+陰涼處+長袖衣物+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最好不要外出